文学的生命,媒介的灵魂------河南大学王振铎教授做客文传院
本网讯(记者 杨玲玲 通讯员 江伟 黄杏妮)11月7日晚,“清江讲坛”学术讲座第十六期之“追寻在文学与编辑之间”,在我校文学与传媒学院附楼演播厅举行。河南大学教授、中国编辑协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王振铎应邀担任主讲。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杨光宗、副院长徐定辉,文艺理论、传播学、现当代文学、语言学等教研室老师以及200余名学生听取了讲座。
文学的生命何在?
“文学的生命在于传播”。编辑创造是文化自觉的表现也是文化自信的确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编辑家孔子编撰“六经”,就是出于对上古文学的自觉和自信。他说“保护女孩就是保护民族的未来”这一标语既现代又传统,充分证明编辑创媒是文化自觉的表现,更是文化自信的确立。
莫言作品为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的作品很大程度上借助了编辑媒介的传播力量”,王振铎说。《红高粱家族》有英文、法文、德文等12种语言的译本,《丰乳肥臀》被译为日文、意大利文、荷兰文等11国文字出版发行。《生死疲劳》也已经与越南、日本、韩国、意大利、法国、瑞典等国的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文学作品需要编辑出版转化成媒介,帮其焕发生命、增添价值。同时编辑出版也需要审选编构众多的文学作品来搭建整体的文化媒介结构。
文学与编辑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文学本身没有力量,只有借助编辑和媒介才能产生力量。”王振铎指出文学与编辑是辩证统一的,二者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沟通于人和文之间。文学与编辑的研究,不仅涉及到载道与为政,还涉及到经济与盈利,审美与艺术等问题。王振铎指出,近年来,文学研究界不少文学家、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已从过去的“向内转”变为“向外转”,更多的去关注文学媒介,即文学作品的载体(书、报刊、乃至网络等)的研究。
徐定辉高度评价了本次讲座,他说:“王老先生虽已76岁高龄,但他激情饱满、热情洋溢的讲座使我倍受启发和感动;他学识渊博,思维慎密,向我们阐释了文学与编辑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
讲座结束后,王振铎与在座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对现场学生提出的“作为编辑出版专业学生,能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做些什么?”“在传播媒介众多的网络时代,如何处理好文字编辑和其他类型编辑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作了详细解答。(责任编辑 杨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