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纳百川 民族文学久流长
本网讯(通讯员李盼 见习记者 胡琪 翁珂)11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民族文学研究》副主编汤晓青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与民族文学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钟代胜和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杨光宗、副院长徐定辉及该院老师、学生共同探讨了多元化和现代学术格局中的民族文学研究的话题。
汤晓青教授在发言中指出,民族文学的多样性是多个群族,多种语言、文字、传统、传承方式及多样文学等共同作用的成果,而民族文学的多样性特征,也涉及文化、语言、地域、文类多个方面。谈到现代格局中的民族文学时,汤教授介绍了口头文学宝库、民族古籍、古代文学的汉语作品、现当代的优秀作品等民族文学的学术资源。结合丰富的实例,她还分析了当今研究民族文学常遇到困难,如民族文学作品的分期、文体分类、作品的评价标准等。随后,她就”民族关系研究”这一话题指出,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追求的学术境界则是自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多元共生。在分析关于构建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的理论自觉性的问题时,汤教授强调,少数民族文学依旧是属于“边缘文学”,我们需注重研究理念的更新,端正视角的来认识及评价少数民族文学的学术价值。其间,她还强烈抨击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判范式的陈旧,反对“教材讲义型”、“文本鉴定型”的传授方式,并从口头传统研究视角及文学人类学的视角引入,解析了当代民族文学研究的演变历程。
随后,汤晓青教授与在座师生对“少数民族文学进入文学史的翻译问题”、“作家族别身份的区分”、“记录口头文学的意义和价值”等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作为一所少数民族大学,我们一直致力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汤晓青教授作为民族文学的领军人物,此番交流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研究的新思路。”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杨光宗在交流会结束后表示。(责任编辑杨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