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卢文超教授应邀来我院举办讲座

发布时间:2025-04-28来源:

2025年4月27日晚,我院邀请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卢文超教授,在12B501多功能教室举行了题为“艺术社会学新论——艺术社会学的当代图景之勾勒 ”的讲座,讲座由院长石庆秘教授主持,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与我院研究生、部分教师与本科生参与讲座和讨论。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卢文超教授

讲座伊始,卢文超教授对20世纪以来西方艺术社会学的三种主要范式进行了梳理:以阿多诺、卢卡奇等为代表的“艺术—社会”学,以贝克尔、布尔迪厄为代表的“艺术—社会学”,以及新世纪以来兴起的新艺术社会学。他指出,传统艺术社会学多以审美为中心,带有较强先验性,而经验艺术社会学则更关注社会结构与人际互动,常常忽略了艺术本身的审美特质。

在此基础上,卢文超教授重点介绍了提亚·德诺拉、安托万·亨尼恩与费尔南多·卢比奥等学者的新艺术社会学研究成果。这些学者突破了以往“物”或“人”单向度关注的局限,强调艺术作品、艺术家、观众、物质媒介与环境之间复杂互动的重要性;尤其在音乐社会学、博物馆研究等领域,他们通过实证研究和个案分析,将艺术审美体验与社会互动置于具体语境中加以考察,展现出新艺术社会学“见人亦见物”的理论视野。

讲座现场

讲座过程中,卢文超教授结合贝多芬音乐接受史、现代艺术博物馆策展实践、艺术品物质性与保存机制等丰富案例,深刻阐释了“艺术事件”“亲附”“趣味生成”等核心概念,以及艺术作品作为“过程中的事件”而非“静止的物件”所蕴含的社会张力与物质生态的内在理路。

在互动环节,现场师生围绕新艺术社会学的“物料”,从数字艺术实践、艺术创作者的创作过程等方面,向卢文超教授提问请教,卢文超教授均作了细致回答,学术氛围浓厚。

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石庆秘教授

本次讲座不仅深化了师生对艺术社会学学科谱系和当代转向的理解,也为美术与设计学院今后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参照。最后,石庆秘院长对本次讲座作总结时,指出卢文超教授的讲座为师生带来了宝贵的学术知识与研究方法,激发了大家对艺术社会学当代图景的深入思考;此次讲座也为今后学院学科建设和艺术创作实践开拓了新的视野与路径。

专家简介:

卢文超,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青年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兼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等。研究领域为艺术社会学与艺术理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多项,专著有《作为互动的艺术:霍华德·贝克尔艺术社会学理论研究》,译著有《艺术界》等多部,在《文艺研究》《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艺术学理论》等全文转载十余篇次,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各类奖项多次。


    撰稿:李宏泽、高菲凡

    摄影:杨正恒

    复审:黄波

    终审:向贤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