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师资队伍
副教授

当前位置

>

首页

>

师资队伍

>

副教授

>

正文

白松强

    发布时间:2025-04-20 10:28:53  点击:

 


白松强,男,1976年7月生,河南唐河人,文化人类学博士,民族学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湖北民族大学侨联副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中日文化比较。

一、主讲课程

《文化遗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福利社会学》《组织社会学》《非遗与中国文化》。

二、发表论文

1.白松强. 《中日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专著)

2.古田陽久、白松强.《ユネスコ遺産ガイド:中国編(総合版)》,シンクタンクせとうち総合研究機構,2024.(合著、日文)

3.白松强.《日本〈文化财保护法〉的解读与汉译》,中国文化出版社,2025.(译著)

4.白松强、黎毓.《世界遗产视角下中国工业遗产的内涵界定探析》,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41(6):10-16.

5.白松强.《新时代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光明网,2024-06-07. http://theory.gmw.com.seao.nl/2024-06/07/content_37275190.htm.

6.白松强.《以文旅融合为引擎,推动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光明网,2024-06-28. https://topics.gmw.cn/2024-06/28/content_37408955.htm.

7.白松强.《非遗赋能乡村振兴:传承乡土文化,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光明网,2024-07-05. https://topics.gmw.cn/2024-07/05/content_37423737.htm.

8.白松强.《推动文旅融合创新 赋能乡村振兴建设》,光明网,2024-07-05.https://topics.gmw.cn/2024-07/05/content_37423787.htm.

9.白松强、李惠.《前瞻与思辨: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国际视角——评〈UNESCO《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述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4):123-128(AMI核心).

10.黎毓、白松强.《从本草学到博物学:论〈本草纲目〉对日本的影响》,时珍国医国药,2023,34(6):1511-1513.(北核、CSCD扩展)

11.白松强、陈艳.《中国语境下的“工业遗产”概念内涵刍议——兼议中日对Industrial Heritage的不同译介》,东南文化,2022,286(2):15-23.(CSSCI源刊)

12.白松强、陈艳.《日本〈博物馆法〉颁布70年:立法宗旨、制度特色及问题挑战》,博物馆管理,2021(4):47-55.

13.白松强.《社会福利学视角下日本弱社会关系者支援的动向与启示》,东亚展望,2021,160(2):1-25.

14.白松强、李惠、饶睿.《“工业遗产”抑或“产业遗产”?——基于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的视角》,2021年工业建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中册),2021,(2):30-35.

15.白松强、李惠、饶睿.《新世纪中国工业遗产发展现状管窥》,2021年工业建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2021(1):8-13.

16.白松强.《以退为进:日本“非遗名录”申报策略的转变——以2013-2019年实施的申报项目为例》,遗产,2020,3(2):339-355.

17.白松强、秦冲.《日本初中历史教科书编写新动向——基于八种教科书内容比较分析》,比较教育研究,2020,41(12):86-92.(CSSCI源刊)

18.白松强.《“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实践模式探究》,年報非文字資料研究,2020,19(1):119-130.(日本期刊)

19.白松强.《文化立国视阈下中国文化软实力构建施策路径研究》,年報非文字資料研究,2019,17(1):49-68.(日本期刊)

20.白松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民族论坛,2019(4):86-92.

21.白松强.《色彩与象征:论服饰色彩在傩戏中的文化意蕴——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武安傩戏为例》,思州傩·传统与现代——岑巩傩文化国际论坛论文集,2018:231-246.

22.白松强.《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文博之友,2018,23(4):75-82.

23.白松强、张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就看中国政府的文化软实力构建》,年報非文字資料研究,2017,15(2):75-88.(日本期刊)

24.白松强.《论以落选世界遗产名录为契机而产生的新名录制度》,文化遗产,2017,(6):16-23.(CSSCI源刊)

25.白松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视阈下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文化软实力研究,2017,(4):64-77.

三、科研项目

1.湖北民族大学2024年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的研究生《文化遗产学》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索(项目编号:MYG2024002,在研中)

2.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项目编号:230823541007199,在研中)

3.横向科研项目:中日文化比较视野下的恩施州旅游景区建设与旅游线路规划研究(项目编号:H23142,已结题)

4.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研究项目:武陵山区傩文化的传承与利用之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8ZY010,已结题)

5.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项目:武陵山民族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6GMG014,已结题)

6.湖北民族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研究(项目编号:MY2015B047,已结题)

四、获得荣誉

1. 古田陽久、白松强.《ユネスコ遺産ガイド:中国編(総合版)》,シンクタンクせとうち総合研究機構,2024.(合著、日文)2024年6月获日本公益社团法人全国学校图书馆协议会选定图书奖。

2.《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高等教育出版社、民族出版社,2024年版)“‘第七讲’授课课件和教案”2024年2月获国家民委教育司《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优秀资源二等奖。

3.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报告《文化强国视阈下中日文化遗产保护比较研究》2020年4月获中国旅游研究院第三届全国旅游管理博士后学术论坛优秀博士后成果奖。

4.湖北民族大学校级荣誉:2018年度优秀班主任;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考核优秀;2018年度、2020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教学质量考核优秀;2024年度、2025年度学科骨干第三层次人员。

5.湖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级荣誉: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2023年度)二等奖、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2024年度)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