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舒宪教授引领学生探源中华文化
本网讯(记者 刘婉 杨玲玲)“要走出文字牢房,探寻文化大传统。”4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叶舒宪教授在文学与传媒学院附楼演播厅举办的“中华文明探源”学术讲座中如是说。据了解,叶舒宪接受文学与传媒学院聘书,将在该院授课五年。
文学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徐铜柱,院长杨光宗,副院长张宏树、徐定辉、罗翔宇,文艺理论、古代文学等教研室老师以及200多名在校学生听取讲座。
讲座中,叶舒宪教授对“文化文本”、“大传统”、“神话传说”、“四重证据法”四个关键词一一进行解释。以“天坛”为例,他认为,“天坛”不只是一种代表皇家威严的建筑,将其放在文本文化中解释,它具有更广泛的宇宙意义。作为典型的文化文本的代表,它象征着国家各民族多元文化体系中的一整套价值核心观念。
随后,他以内蒙古红山、湖北天门石家河、杭州良渚等文化遗址为例,详细分析四重证据法。图书馆的藏书及传世的文献是探索中华文明的第一重证据;以“楚国的竹简”、“甲骨文”为代表的,经人类发掘出的古文字后被述写的文书图物是第二重证据;被人们彻底忽略的非文字的文本文化,即民间的口传、仪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第三重证据;根据图像叙事与物叙事的是第四重证据。
最后,叶舒宪教授推荐《达·芬奇密码》一书,并留下两个问题“《红楼梦》开篇,女娲补天为什么用五色石?”“《说文解字》前六个部首是什么?”供学生思考。
据了解,讲座除了在附楼演播厅设置主场外,还在文传大厅和附202等教室通过新安装的液晶电视进行全程直播。 (责任编辑 刘可寒 见习编辑 李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