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   学院新闻

>

  |   正文

>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举行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动员会

发布时间:2025-05-16  点击量:  来源:  作者: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2025年5月15日,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在集成楼213学术报告厅举办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动员会。全院教职工齐聚一堂,共谋学院人才培养新蓝图。大会由学院副院长向军主讲,党委书记孙先波主持。

会议现场

向军副院长从背景及要求、总体思路、实施措施、教师责任四个层面展开阐述。

133C6

在背景方面,向院长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风起云涌,新兴技术如破竹之势快速发展,对就业市场形成强烈冲击,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要求。所以高校需主动作为,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新方向,推进专业升级与数智化转型。此外,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任务及学校专题工作会议要求,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明确了方向。同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 - 2035)》强调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人工智能的崛起更对传统教育模式发起挑战,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总体思路上,向院长强调学院要秉持“一融入,两降低,三强化”原则。全面融入人工智能新技术,降低总学分与专业方向课程门数,强化核心课程过程管理、专业方向课程项目制式建设以及实践教学体系,并推动企业深度参与,为学生打造更贴近实际、更具创新性的学习环境。

向军副院长

随后,他指出各专业要依据自身特点,全面融入人工智能新技术。人工智能基础课程将在所有专业打通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率先深度融入核心知识,其他专业则重点融合应用技术。同时,严格控制学时学分总量,专业总学分严格控制在165学分以内,实践教学学分比例不低于35%。为确保专业核心课教学质量,核心课程门数控制在8 - 10门,取消课程带实验设置,保证充足学时,并出台专项制度加强过程化管理。此外,严格控制专业课程总门数,通过合并、融合等方式减少不匹配课程,实现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实施“项目制课程”深度改革,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学院整体推进,具备条件的专业全面实施,其他专业至少选择1 - 2门课重点培育建设。实验课程体系也将改革重构,全面取消课程带实验设置,重构课程体系,鼓励多门课程融合开设实验,实验项目以综合性、设计性为主,并鼓励与企业深度合作,引企入教。同时,落实课程院内专业打通机制,改革公共课教学基层组织建设,打破系别限制,实现资源共享。

最后,向军副院长强调,全院教师要与中央教育政策、科技革命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与学校学院改革政策思路保持一致。要加强学习,掌握新的教学理念、改革思想、课程、知识和方法,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制定、教学研讨等活动,高质量撰写新版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方案,为学院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随后,陈世强院长就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作出强调。其一,前瞻性要求至关重要。各专业负责人在修订培养方案时要高瞻远瞩,适应新技术迭代,立足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和产业变化,站在国家层面考虑问题,强调思想破题,从意识层面解决传统模式弊端。其二,要全面遵照要求,重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架构,不能简单复制21版方案,而应全面推陈出新,构建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型课程体系。其三,教师要适应新变化,积极学习新技术,并将其融入所承担的课程中。同时,要充分理解和支持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构思想,面对课程调整带来的挑战,要积极配合、全力支持,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陈世强院长

此次动员会的成功举办,为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指明了方向。全院教职工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共同为学院教育事业的新发展添砖加瓦,为培养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王洋  编辑:郭竽礼果  审核:沈济南  向军)